系统检测到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无法获得最佳的使用体验,建议您更换其他浏览器或 升级您的浏览器。(使用360浏览器访问请选择极速模式)
关闭
{{settrSelectedText ? settrSelectedText : '更新时间'}}
{{sexSelectedText ? sexSelectedText : '性别'}}
{{ageSelectedText ? ageSelectedText : '年龄'}}
{{settrSelectedText ? settrSelectedText : '更新时间'}}
选择城市
切换城市分站,让我们为您提供更准确的信息

当前选择城市:总站
总站 {{item.sitename}}

档案还是不扔好

时间: 2014-12-23 22:32 分类: 药学头条 来源: [转载]

请用微信扫一扫 浏览量: {{clickNum}}

    3月7日,正在通过168声讯台查询考研成绩(法律专业)的李敏告诉记者:考研之前最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并不是对考研课目的复习与巩固,而是找寻自己的“生命线”——档案。

    大学毕业后,李敏在五年时间内换了五家单位,如果不是因为报考研究生,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档案在哪里,“其实我也想让档案跟着自己走,但毕业那年因为没有找到接收单位,就把档案留在了学校。一年后,学校把档案打回我的原籍。我就职的第一家单位把我的档案调到了北京海淀区,后来因为跳槽,档案就被原公司以没有缴纳违约金为由扣留。我想,没有档案我一样生活得很好,于是置之不理。没想到没有档案不能报考研究生。”

档案有什么用

    记者从北京职介中心了解到,个人的档案完备并不能证明什么,但若弃档,就会在办理社会保险、出国护照、报考研究生、结婚生育、退休、职称评定及进入某些特定行业等方面受到影响。

    近几年,我国一些省市放宽了出国政策,在广州、上海等地,公民只需持户口本和身份证就可办理护照;越来越多的社会化资格考试使得职称也不再成为人才能力评定的惟一标准。我们可以不出国、不考研、不评职称,但是我们总得结婚、生育、退休吧?

    举例来说,重庆一位63岁的杜来庆先生因原单位多次重组,现在找不到档案,由于工龄必须按照原始档案的最先记载来计算,杜先生不得不四处奔走,到自己工作过的单位寻找尽可能全面的、能够证明自己工作情况的原始材料。直到现在,他依然没能办理退休手续和养老保险。

    从行业上来看,有些职业对档案的要求不高,比如记者、秘书等,而医生、律师、公务员等职业则非常看重档案,档案是这些行业的准入证之一。

什么是弃档

    要想搞清楚弃档一族的生存状态,必须首先明白什么是“弃档”。北京人才交流中心有关人士介绍,弃档意味着“人档分离”,很多没有主人的档案是大学生离校后,因为自谋出路而被遗弃,也有一部分是各个单位将其脱离雇佣关系的人员档案转过来的。

    截至去年年底,《南方周末》的记者根据对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北京市人才服务中心、中国上海人才市场、中国北方人才市场、中国南方人才市场以及四川、贵州等省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不完全统计,全国至少有60万“弃档族”。仅成都市人才中心代管的档案中,就有五分之一的档案成为没人要的“死档”,存放时间最长的已达15年。四川省有关部门估计,全省的人才“死档”已超过20万份。武汉市人才服务中心的数据表明,其所代理的5万余档案中就有1.5万份“弃档”。

为什么弃档

    几十万人将档案遗弃,处在无档案、无职称、无级别、甚至无户口的生存状态,他们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记者为此随机采访了10个人。其中,5人认为“求职和工作过程中,企业更注重学历与能力,档案暂时用不上,以后需要时再找”;有4人认为“目前,档案随人走可能性不大,反正也有单位或部门管理”;还有一个人的档案在她本人手里,她觉着“自己揣着更方便”。

    认为“档案暂时用不上”的这5人均非北京市户口,其中有3人还在北京郊区买了房子,虽然他们都有北京市公安机关发放的暂住证,但是他们都打算长期“驻扎”在北京,而不是“暂时住住”。对于自己的“无档案化生存”,他们的态度都显得无所谓。他们之中除了有一人比较幸运地把档案调到北京市海淀区以外,其余4人境遇相似:企业一方在给他们买“三险一金”或定基本工资时,都表示希望拿到档案,如果没有,至少要有个档案的复印件。

    至于那个自揣档案的女孩,则得意地告诉记者:“毕业后,档案一直在我自己手里,基本没有单位过问,只是在前年报考研究生的时候用过一次,我办理结婚手续、护照时都没有人过问。自己拿着的好处是,根本无须给任何部门缴纳档案管理费,也不怕任何单位扣留,还避免了在用人单位需要的时候,风风火火地赶回家,费尽周折也找不到的尴尬。”

档案不能遗弃

    虽然从各个方面来看,档案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有不断弱化的趋势,但这绝不意味着档案无用。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档案对于普通打工者没有太大的约束和作用,但是对于公司的高层管理者或某部门机密业务工作者的应聘和录用,大部分企业(无论国企、民企、外企)都会要求应聘者出示档案,以期更清楚、全面地了解个人的情况,以免日后造成损失。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条例》规定:流动人员的档案只能由政府人事部门下属的人才服务机构来管理,不能随便销毁、故意丢弃。也就是说,现行的档案“托管服务”管理采取的是商业化运作模式,档案的主人必须交费以享受档案管理服务,人才与档案管理机构是消费者与服务商之间的关系,如果消费者不使用,对方也奈何不得,但“弃档”、“自揣档案”则肯定属于违法或违规行为。而且,《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条例》还规定:将人事关系及档案交给各级政府人事行政部门人才流动管理机构保存的人员,才能享受应有的待遇,比如保留原有身份、工龄连续计算、国家规定的档案工资调升等等。所以,档案万万不可遗弃,那些认为有没有档案无所谓的人,一定要花点时间找到自己的档案,补齐人才机构或企业的代管费用及相关手续,以免日后给自己带来麻烦。(完)